****** 113年4月4日清明祭祖*****

周義和宗族祖祠重建沿革誌

  我周氏十六世祖廷芳公暨廷俊公,於清乾隆初年,自廣東省

嘉應州長樂(今五華)縣渡海來台。入墾八芝蘭堡(今台北士林)三

角埔,迄今二百六十年矣。期間十八世祖作清公及作泮公,始

徙居新竹縣湖口鄉崩坡下七十四號地,並興建祖祠乙座,尊奉

廷芳公及廷俊公為渡台開基始祖。

  祖祠肇建之初,茅茨土牆、不必風雨。洎乎民前二年,廾世

祖文添公、廿一世祖雲火公及國香公,召集各房斥資改建祖祠

廳堂三間,正廳並改為磚牆瓦頂,奉祀歷代祖考祖妣神位五百

餘位。期後於民國十四年再度整修。至民國廿三年,七大房宗

族,公推廿一世祖金榜公主持族務,慷慨熱忱,斥資捐地,興

建義和塔及開闢道路。嗣後又於民國四十年,廿二世東郎再次

集資,於祖祠北側,建水泥橋乙座,名曰「義和橋」,俾利祖祠

與縱貫路間之進出。次年,再闢築義和橋至祖祠之水泥道路,

並於祖祠東側斜坡築堤一道,用阻山洪。祖祠規模益見完備,

交通更便捷。迨乎民國五十四年,廿二世錦鳳公再集資大修正

廳、闢建內院,祠內煥然一新。從茲子孫益盛、人文蔚起,四

時祭祀,香火不絕。

  及至民國六十七年,廿二世耀樞復集資拆除左右廂房、闢建

前庭並增植花木。至民國六十九年,七大房代表一致決議擴建

祖祠,並成立 「周義和建設委員會」,公推廿三世子春為主任

委員、廿二世耀鄉為總幹事,耀瀛為副總幹事、廿二世耀松為

監察人,廿一世其槐、廿二世耀樞、耀嚴、耀專及耀錄、廿三

光對及新明為委員,並聘廿二世東郎為顧問,再次集資改建前

廳為宮殿式,擴建祠堂為四合院,堂前開鑿水池一方,周圍闢

建花園集停車場,空間較前更寬廣開闊矣。

  至民國七十一年,其槐任大家長,為規劃重建祖祠辛勤備至,

又因年事已高,不勝勞瘁而請辭。民國七十三年七月一日,眾

房改選耀鄉為大家長,更名為宗親會會長。民國八十四年新明

任理事長,於推展會務集資掣畫重建祖祠,均不遺餘力,新明理

事長並完成金爐改建工程。民國九十二年,廾四世義郎任理事

長,將宗親會更名為「周義和宗族會」,賡揚前續,未曾或怠。

   年去歲來,悠悠卅載於茲,巍巍祖祠難抵風雨摧殘,終至柱

頹樑朽,瓦頂漏水。且以子孫昌衍,人丁日眾,每逢祭典輒擁

擠不堪,改建之議鵲起。各房於九十四年,成立「周義和宗族

祖祠重建委員會」,公推義郎為主任委員,新明、武郎暨三達為

副主任委員,明德為總幹事等,積極籌畫興建事宜。經多次研

商、廣納眾議,決定拆除重建,工程費以丁款為主,每丁一萬

五千元,佐以樂捐之款。議決既定,普獲宗族贊同,遂於民國

九十五年十月十日著手拆除,同年十一月十九日動工興建,歷

時一年又二閱月,於民國九十六年十二月五日竣工,題曰「汝

南堂。」

  計新建祠堂佔地二百餘坪、庭園約三百餘坪、廟埕暨停車場

各二百餘坪,共九百七十餘坪。祖祠右側,並建管理室乙間,

祖祠周圍築高約二米、長約一百五十米圍牆乙座,另於高速公

路下,穿越涵洞往祖祠之洞口前方,建「周義和宗祠、祖塔」

標誌乙座。工程費計:拆除祖祠兩側住宅,補償金三百五十四

萬餘元,祖祠興建約一千五百餘萬元;庭園、廟埕、停車場、

管理室、圍牆暨路標等之興建,周圍之綠化美化工程等,約五

百餘萬元、共計二千四百二十二萬餘元。

  祖祠改建既成,新建祠貌莊嚴、磅礡宏煒、簷牙高聳、丹刻

翬飛,而庭園清幽,花香鳥語、氣象一新矣!緬懷宗祖創業維

艱、守成不易。踵武先德、眷顧來茲,後世子孫宜如何淬勵奮

勉!爰為之誌。

                        周議和宗族祖祠重建委員會  謹致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七  年  四  月  廿  六  日